首页
道家经典
道家人物
道家思想
道家故事
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
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视生命的宗教,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和谐和平衡,天地万物只有氤氲和谐才可长久;道教女性在自身修行修养行持上,为后人做出卓越的贡献为道教女性树立了榜样。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中阴柔的象征,也即是“道”的体现,“弱者道之用”道祖把这种美德用在,修身,生活上,这个“弱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软弱;而是似水一样的柔弱之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水是德的体现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
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作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它劝人通过养生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继承显示出与道家的联系,改造则显示了区别,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作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响。汉语中有关“道”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教思想 “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来,“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具有超时空性,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最终依据和普遍法则。老子称“人法地,地法天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得道成仙的五种途径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不过历代道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探索。 一是服药,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形神观初探
形神观在道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来,对于形神问题,在中国1传统哲学与宗教中,都是曾被密切关注的领域,而且发生过几场大的争论。不过在道教中,对形神问题的讨论比其他任何宗教或哲学学派都更多,更频繁、更一贯。这是因为,对形神关系的讨论,涉及到道教的宗教理论基础,关系到道教的解脱途经。如果说,道教的宗教思想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结构,那么形神范畴就是这结构之网上的关链纽结之一。 一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建筑艺术
中国道教建筑与佛教建筑和其他外来宗教相比,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与人伦情调。首先,它在布局上以木构架建筑为主,每座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一般分做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院落的风格。 道教建筑唐宋以前有观、治、庐、靖(或静)、馆等称呼,唐宋以后一般却称做宫或观,部分供奉民俗神的建筑则称做庙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对生活的态度及其现代意义 尹志华
尹志华 道教是一个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宗教,在追求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致力于把现实世界建设成美好的人间仙境。道教历来强调,“仙道”不离“人道”,修道者必须在社会生活中积功累德,成为社会公认的做人楷模,才有长生成仙的希望。信奉道教,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道教的精神,从而觉悟人生,提高境界。古云“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就是说要即世间而超世间,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我们认为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
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贤。 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只因众生的根性、喜好,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去度化群生。所以,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 道教认为,先天之道为一,后天之教有别,一切有形都是大道所化,一切宗教都是大道的示现。 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朝历代皆有应化之身,假名易号,普度众生;又如太乙救苦天尊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宫观规约
(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阆苑琳宫,实神圣庄严之地;黄冠羽服,乃抱朴守真之士。不肃威仪,道俗焉别?不持斋戒,修真何凭?故太上传经,垂唯道是从之训;祖师立教,有清规玄范之文。唯历代相承,戒律条文浩繁;时移世易,当有契理契机之规。为阐扬道范,丕振玄风,使务道之士知所依止,中国道教协会商诸山大德,特制订《道教宫观规约》。凡我玄门道侣,各宜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大医思想的当代价值
道教界应继承好“道医同源”的传统,把道教界学医、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使之成为道学道、修道的必要内容。 一 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大医家。他们在道教仙道贵生、养生修真、济世利人、修道积德、生道合一等思想宗旨的指导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医疗实践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在医学、病因病理学、治疗学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医学对传统中医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重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为此,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因此,去除疾病才是“益寿”和“延年”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重视养生、重生的道教就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密切的关系。 如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黄帝内经》、方家之手张仲景的《伤寒论》。东晋著名高道葛洪的《抱朴子·仙药》、《金匮药方》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医学名著主要有哪些
道教历代医学名著,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仅就当代医学界、学术界广泛研究、应用的也不下数十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医学名著都有哪些,今特别列出在历代传统医学上影响巨大而又意义深远的部分经典,以供喜欢道教医学读者们的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所选择的这些经典曾对我国医学的医理,针灸、脉象、本草(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学、解剖学、经络学、生理学等方面;而在临床治疗上则囊括了内、外、妇、儿、五官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道教是中国唯一产生于本民族文化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又极具包容性。几千年来,它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纳百川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丰富而成熟的教理教义。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日进。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重重;仇怨难息,争斗杀伐时起;贪欲丛生,纯朴本性易移。显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时,重温古圣先贤的教导,愈能显现其超越时空的深邃智慧。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家经典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
3
4
5
...
8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的养生术
0
高师宁城市化与宗教
0
高丽道观福源宫考
0
马克斯主义宗教观研究
0
饭后10症状要当心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饭后10症状要当心
0
飲食以時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二 黃永鋒
0
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 王宗昱
0
革新开拓道教才能走向复兴 当代道教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
0
青海省道教协会会长喇宗静道长
0